一、学院简介
鸿运国际食品与健康学院起源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1958年创立的发酵工程专业,2019年4月正式组建建立食品与健康学院,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宁静、食品营养与健康、酿酒工程和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上述五个专业所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中位列第10位。
目前学院下设五个专业建设情况如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IFT、IUFoST三个食品专业权威海内和国际专业认证。同时,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农业科学学科排名世界前1‰行列。食品质量与宁静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鸿运国际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鸿运国际的本科教学革新试点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是在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该专业以营养学、基础医学、食品宁静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营养和食品对人类健康影响。酿酒工程专业是为满足我国酿酒行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被列为A+专业,同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等作为主要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科学专业。本专业是为满足我国香料香精行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于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在香料绿色制备技术、香精调配及制造技术、食品风姿剖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为海内3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凭据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鸿运国际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二,获得了A+的专业评级。
食品与健康学院具有一支博闻多识、德才兼备、因材施教的师资步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人,含教授51人,副教授54人,讲师25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院士领军极具生长潜力的教师步队。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9人次,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高条理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7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1人等。食品与健康学院教师步队是一支能够将教学与科研“两手抓”的师资团队,拥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科研立异人才的师资包管。
二、人才培养
坚持以优质党建为引领,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学科文化精品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构建了立体式多条理育人花样;实行联席会制度,将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深入挖掘“科技小院”的内涵,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和新模式。近五年共招收博士生146人,已结业55人,获北京教育教学结果奖4项,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事情样板支部”,培养北京市优秀结业研究生41人;获互联网+、挑战杯等立异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
坚持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打造具有北工商特色的“1+N”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生长体系,培育了试点示范企业30余家,建立了相助共赢长效机制。推行“亲工业”办学、“融职业”育人、“联企业”用才生长理念,将工业优势、区域优势与学院学科优势、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厚植北京区域协同生长土壤;卣购徒⑿M馐导,聘请包括庞国芳院士在内的工业校外导师,累计凌驾110人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全历程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工业园等共建了40余家企业实践基地,配合担负国家等项目,建立了协同育人立异模式。
坚持双管齐下落实学生就业。从制度建设和人文眷注两个层面构筑了学院和导师对结业生开展就业指导事情的双重堡垒,实施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创业主题团日、“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运动等,效果显著。近五年,结业生一次就业率接近或抵达100%,去向以食品工程、发酵技术等生物与医药领域企业、高校和事业单位为主,切实提升学生就业事情质效,社会用人单位好评度高。
图1 食品与健康学院举办“科创日”运动
三、科学研究
立异性提出“中国味”咸味香精体系,填补了国际空白。首次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理念,引领健康食品高质量生长;到位经费3亿余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0余项。拥有农产品质量宁静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老年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入选本事域唯一北京市先进下层党组织。
图2 科学研究
围绕生物医药行业重点结构,充分发挥院士引领优势,聚焦食品与健康领域有组织科研。学院实施了“百师千企”协同立异同伴计划和科技结果转化专项行动,建立了自主荣誉体系,积极探索了食品工程等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前沿。近五年,学院担负国家级科研项目179项,科研累计到位经费3亿余元,宣布高水平学术论文13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励23项;主办国际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和EI收录期刊《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立异中心等2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图3 食品与健康学院主办期刊
四、社会效劳
充分发挥在食药医食同源与宁静健康领域优势。学院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食品与健康融通协同生长,落实国家卫健委“1+8”相助机制,助力北京“现代营养谷”建设,建设科技小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耕科普传承引领科技跨界等。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等13项,多项研究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百余项项目形成结果转化,企业新增销售近万亿元,形成了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科创体系。
学院深度融入社会效劳前、中、后三个时期,营造了社会效劳情况。增强与行业学会、协会等联系与互动,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探索分类生长立异模式。增强与政府部分联系,建立了与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相助机制;主导的国家标准《限制商品太过包装要求》获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发挥科技小院特色全面效劳乡村振兴,深化食育教育和科普立异,获得了灼烁日报、人民网、央视等报道。增强北京智库平台建设,上报决策建议30余项,入选政协提案等近20项;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科技结果转化,近五年横向经费到账近1.8亿元,年师均科研到账经费约58万元。
为提升全社会食品宁静意识、掌握营养健康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院开展食品宁静科普运动及科普实践教学等运动。食品宁静科普团由本、硕、博中的优秀学生党员自愿组成,开展了“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蔬菜对人体的利益”“脂肪对身体的重要性”等食品宁静科普运动?破帐导萄Х⒒幼ㄒ涤攀铺厣,形式新颖,使各人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古板香文化的了解,感知到源远流长香文化的深厚秘闻和奇特魅力,提升了审美意趣。
图4 食品与健康学院开展科普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