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本科生“使命在肩、斗争有我”主题系列教育运动,积极推进2020级新生引航工程,资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民族意识,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增进宗教关系和谐的社会责任,10月20日,《致知学堂》第一讲邀请鸿运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姚洪越副教授以“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宗教观”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形式开展。
姚洪越副教授围绕掌握民族宗教知识的须要性,培育中华民族配合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防备和抵御邪教渗透及合理应对民族宗教相关问题等五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树立民族宗教领域科学认知。他讲述了2014年中央民族事情集会和2016年全国宗教事情集会精神,体现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事情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牢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昌盛兴盛的大事。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事情在党和国家事情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长,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宁静和祖国统一。今世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掌握基本的民族宗教知识是正确认识世界形势的需要,认识我国国情的需要,做好本职事情的需要。
姚洪越副教授指出,解决民族问题的要害在于民族配合体意识的培育。他以“石榴与石榴籽”作比喻,生动地阐释了维护生长各民族平等团结相助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久远和基础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要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不绝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就防备和抵制邪教渗透,合理应对民族宗教相关问题话题,姚洪越副教授讲述了邪教的特征,揭示了邪教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实质,阐释了应对民族宗教相关问题的执法基础,体现民族宗教问题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相互尊重,感恩尊重,积极融合,创立更美好的生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为基础,以执法为包管,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始终把中华民族的身份放在第一位,遵守国家民族领域的政策和规则,合理看待民族身份差别带来的问题。
在互动答疑环节中,针对同学提出的“宗教信仰者在科技时代仍保存的原因”一问,姚洪越副教授从文化水平、科技普及局限性两方面做了相关剖析。最后,他希望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青年一代重视民族宗教问题,树立民族配合体意识,在深刻理解宗教民族问题实质的基础上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